第一百九十六章 寸步难行
自从1839年10月1日,英国内阁会议做出了武装侵华的正式决定,1840年6月第一次侵华战争,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,英国对一家殖民中国的思想一直没有变过,中国也被看成是英国的后花园。但随着其它列强的纷纷加入,侵略手段也变成了资本输出,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争相向中国提供政治性贷款、抢夺路矿权、竞相在华设厂等,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,列强之间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,英国在中国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。 列强之间的矛盾,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,迫使其对华政策由政治瓜分演变为“以华治华”,扶植代理人对华进行殖民统治。正是因为如此,英国才想要在中国培植一个强权的代理人,但同时又绝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。 这次的中日战争,一旦中国打赢了,以目前中国狂热的情绪来看,那么必将给久病的中国一个高速腾飞的大好时机,将很有可能从此脱离列强的桎梏。中国就象是一条困在潭中的蛟龙,当列强围住这条蛟龙时,仍然害怕它有一天会借着大水暴然腾飞,从此后很难再有人能制得住它,而中日间的这场战争将很有可能成为“大水”。 “罗斯,你太幼稚了。”霍必澜不客气地说道:“中国是个很神秘的国家,它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,现在的它看起来还很衰弱,但一旦让它抓住了一个契机,它将会迅速的强大起来,强大到我们再也无法控制住。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就是这样的,中国打赢了,将是李国勇寻找已久的契机!” 巨籁达撇了撇嘴,很是不屑霍必澜的话,在中国,法国的利益远远没有英国来得那样重要。英国人可以在中国玩尽心机,翻云覆雨,法国人犯不着趟这浑水。 霍必澜心事重重地说道:“中国可以打赢,但不能大胜,日本可以打输,但不能伤筋动骨。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或者日本,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,这不符合我们在亚洲的利益。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不全区插手中日战争,但不是代表我们就会袖手旁观。罗斯,日本才打完了和俄国的战争,贸然再和中国开战是很不理智的,就算在战场能取得胜利,经济上他们有必将彻底崩溃,必须给日本强有力的经济帮助,控制住日本经济的同时,还能够遏制住中国的发展,这才能符合我们的利益。” 疯子,一个标准的疯子,这是巨籁达的反应。不错,英国是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,可自身就麻烦不断的他们,也没有强大到能把两个国家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地步。在欧洲,英法和德国的矛盾越来越紧张;在亚洲,印度的反抗不断,虽然反抗规模都没有1857年的那次那么大,但也够让英国佬头疼的了;在非洲,英国人和德国人为了争斗利益明争暗斗的是不亦乐乎。现在居然又要插手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,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。 其实和浪漫的法国人不同,讲究平衡和务实的英国人,一方面竭力在欧洲大陆的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维持势力均衡,另一方面专心经营、扩张和调整自己的海外殖民帝国,从中牟取巨大的经济和商业利益,处于亚洲的中国在这一体系的思想原则下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。 英国绝不愿意看到被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日本跨掉,同时也不愿意看到日本过分强大。1905年第二次英日同盟签订之后,日本利用英国的支持,一步步染指东亚大陆,不仅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地区、吞并了朝鲜,甚至不顾英国的警告,大肆排挤英国东亚大陆的商业利益,使英国在东亚大陆上的各项“特权”大受侵害,这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,通过东北战争教训一下日本也是必须的,这也是对东北战争英国人采取默认态度的原因之一。 而同样的,日本这个“小弟”打个败仗,让他们知道离开了主子的支持是不行的,并不意味着就允许中国强大起来,日本从此后一蹶不振也更不是英国想看到的,只不过什么时候插手中国内政却大有讲究。按照霍必澜的估计,日本在战争初期应该占有绝对优势,毕竟它是亚洲的第一军事强国,但经济力量薄弱,打不起消耗战的他们,将在中后期让他们品尝到苦果,那时就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出面调停的时候了。 可惜东北战场的情况却并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去走。 9月29日,黑木惟贞的第2军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攻势,一万五千多日军,在各级日军军官地驱使下,对38旅阵地几个方面发起了进攻。黑木惟贞要用多点开花的战术迫使对面的中国军队疲于应命。 守卫047阵地的是38旅的独立团,团长黄睿亲自把守着东北角的一块防线,操着一挺重机枪,眼睛死死盯着对面黑压压的日军,日本人这次终于学聪明了,不再保持着什么队形,而是分散开来向047阵地压了上来,这么做让38炮兵的火力覆盖优势显得不那么明显了。 看到日军到了射程范围内,黄睿咬着牙从喉咙里迸出了一声“给老子打”!他手里的重机枪率先吼叫了起来,机枪的枪身在他手里抖动着,黄睿睁大着眼睛,绷着脸,向靠近的日军疯狂扫射,附近的另一挺重机枪和步枪也同时发出了愤怒的吼声。在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的弹雨里,日军落叶似的一片片倒下。 从日军的进攻一开始,阵地上的枪声就一直没有停过,周围友军阵地上的枪声也打得正欢,显然日军在各处展开了进攻。日军的重机枪也响了起来,阵地上被打得尘土飞扬,整个阵地都在喊杀声中震动着。阵地烟雾弥漫,浓烟在空中飘起,到处都是刺鼻的火药味。 日军显然发现了独立团的重机枪阵地,组织了数百名士兵往这疯狂地猛冲,想要一举打掉这里的重机枪。黄睿和其它的士兵交叉扫射着冲上来的鬼子,一个、两个、十个的鬼子被打中,鬼子纷纷一头栽倒在地上,阵地前都被日本人肮脏的鲜血所染红。可是敌人实在太多了,又都打红了眼,没有被机枪射中的,嗷嗷鬼叫着冲了过来,黄睿立刻指挥部下将一排排手榴弹扔了出去,这才将鬼子的这次疯狂攻势打退,进攻的数百鬼子在黄睿的重机枪阵地前扔下了一片尸体,一无所获。 日军被东北角这个重机枪阵地的顽强所激怒,集中了炮火对对一带一通猛射,然后被日本人集中起来的重机枪象刮起的旋风一样,在东北角阵地的上空掠过。压力突然增大的黄睿,身边开始出现了伤亡,发现团长遭遇危险的独立团,几次组织队伍上去,但都被发了疯的子弹打了回去。 重机枪的子弹把附近树木的树枝一根根打断,炮弹落下来的泥土将黄睿埋在了下面。黄睿吃力的从土里爬出来,抹去了脸上的泥土,马上又抓住了重机枪,一刻不停的对进攻的敌人射击,只是边上的一挺重机枪被打坏了,让这的火力减弱了不少。鬼子疯狂地叫嚣着,渐渐地压了上来。 黄睿吐了口唾沫:“他妈的,小鬼子想从老子这过去,也不看看独立团的官兵都是铁打的好汉!” 后面观战的38旅旅长杜龙从望远镜里发现了黄睿那的紧急情况,他立刻铁青着脸命令道:“炮兵集火射击,给我把鬼子的大炮干掉!” 国防军的大炮响了,打得又准又狠,短短的几分钟,就让日军的大炮彻底哑火。 少了炮火压制的独立团,一个排的援兵立刻冲了上去,他们到的正是时候,这时的东北角阵地已经冲上来了小股鬼子,团长黄睿已经扔下了重机枪,操着一把大刀和鬼子打起了肉搏。 黄睿的刀法那是受过名家传授的,又快又狠,尤其是在对付身材矮小的日本兵时,大刀的优势就更加体现出来了。他一口气砍翻了两个鬼子,还忘不了在鬼子的尸体上踹上一脚,嘴里骂道:“他妈的,和老子玩刀?中国人玩刀是你们这帮矮冬瓜的祖宗!” 上来的鬼子越来越多了,黄睿这渐渐有些吃不住劲了,还好,增援上来的那个排及时赶到,二话不说就和鬼子拼起了刺刀。独立团的这些个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,一个个都是从当年的民族独立军出来的老底子,这些人打起仗来本来就不要命,尤其是喜欢肉搏。国内战争打顺手的他们,肉搏的情况少了许多,现在突然遇到了这么好的机会,一个个都象恶狼闻到了鲜血的味道,开心得“哇哇”直叫,端着刺刀也忘记了开枪,就向鬼子冲去。 不知道谁率先喊了声“民族不独立,士兵毋宁死”的老口号,接着阵地上马上都是一片的“民族不独立,士兵毋宁死”的呼声,让人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。 后面的旅长杜龙望远镜里看得热血沸腾,他把望远镜一扔,军装一脱,大手往边上一伸:“拿刀来,老子也去会会这些小鬼子!”吓得警卫员一把抱着了他,旅长上前线肉搏,出了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? 警卫员的举动气得杜龙又踢又骂“他妈的你个小小的警卫员敢阻挡老子?”话还没说完,自己屁股上被人踹了一脚,杜龙都不用看,全集团军敢踹自己屁股的只有师长牛大立。 果然,牛大力从他身后冒了出来,寒着脸道:“身为高级指挥官,怎么能如此儿戏!”接着他拿过了刀:“你在这里指挥着,我上去玩两把。” …… 牛大力毕竟没有去成前线,因为那里的日军,在黄睿部队的砍杀下,已经全部败退了下去,这也不得不让牛大力和杜龙大呼黄睿好命。 整个29号一天的战斗,从天色微亮打到天黑才结束,38旅一共打退了日军的十一冲锋,15000鬼子,在38旅的阵地前留下了2500多具尸体,而38旅的伤亡仅仅为146人。 “八嘎,这是什么样的军队,竟然能够杀得我最精锐的师团寸步难行?”黑木惟贞又气又恼,坐在椅子上愤怒地叫道。 边上参谋小心翼翼地道:“现已查明,对面是敌第2集团军13师38旅的部队,参加过中国国内的许多次战斗,以老兵居多,战斗力很强!” 黑木惟贞颓丧地道:“难道我的一世英名,竟然要毁在支那人这小小的部队身上?” “师团长阁下,我建议停止这种无谓地进攻,收缩兵力进行防御,等待帝国的援军到达。否则再这么打下去,我们将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!”参谋长建议道。 “混蛋,你是个懦夫!”正在气头上的黑木惟贞一巴掌掀了上去:“有着光荣传统的熊本师团,怎么能够倒在支那军队的面前!我们的荣誉,我们的骄傲,绝对不能丢失!我命令,明天一早集中全部兵力进攻!一定要打垮对面的军队!” 参谋忍着脸上的疼痛,把头垂了下来:“师团长阁下,您哪怕杀了我也不要紧,但为了熊本第六师团,我再次请求您停止攻击!” 象泄了气的皮球,黑木惟贞失神的眼睛看着前方:“难道支那军队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?为什么他们竟然和大日本帝国的军人一样骁勇善战,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?” 在河北各线战场,不光是黑木惟贞的第六师团,日军奥保巩的第2军,都遭到了中华帝国国防军地顽强狙击,伤亡惨重,寸步不能前行。 而在奥保巩第2军遭遇重大伤亡的时候,第2集团军的14、15两个师也开始行动起来,一张围歼奥保巩的第2军的大网正在悄然形成。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,请来起点中文网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